实验教学项目特色

         (1)精准定位行业需求,技术突破实验难点

       本实验平台紧密跟随行业发展趋势,面向行业最前沿的应用技术,将这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实现教学与实践无缝接轨的目标。
       在平面设计领域,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止步于印刷之前的设计完稿阶段,很难呈现印刷过程中承印纸张和印刷工艺选择之后的真实效果,导致了设计完稿与印刷成品之间存在明显的视觉差异。实际应用中的书籍装帧效果与设计、装帧方式、材质、印刷方式等密切相关。本实验辅助书籍装帧设计者在平面创意完成之后,虚拟视觉表现和承印材质、印制工艺三者合成的仿真效果;比较体验书籍装帧过程中的常见工艺效果,逼真呈现学生难以在传统课堂中体验到的印前打样效果。
       实验针对课程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承印材料(纸品为主)实验和印制工艺实验,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符合设计教育规律、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实验环节可以完成开本设定、纸艺肌理、装订方式、常用工艺等技术手段的仿真实验, 完成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对“工艺之巧”和“材质之美”最直接的审美体验。

         (2)以学习者为中心,实验方案设计简洁有效

       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主导实验过程,操作实验设施,独立思考和安排实验进度。指导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并对整个实验前、中、后全过程加以指导和引导,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训平台上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评价。
       因为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会面临几百种不同种类的纸张的选择,以及大量印刷工艺的实现,而这些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具体让学生一一体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凭想象,我们的实验对这些知识点有原创性的解决策略,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空间里,可以迅速根据自己不同的设计目标,自由尝试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以及印刷工艺,即时找到形式与工艺的最佳组合。

         (3)沉浸式体验激发求知欲,师生共同参与过程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围绕感受-体验-反思的过程学习,进一步解决传统实训的诸多不便,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关的课程活动中。书籍装帧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让学生完成沉浸式交互体验,开展虚拟现实的表现探索,完成虚拟现实交互,互联网+设计的创新训练。充分调动学习者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此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归纳,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台具备完善的实验步骤、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和评价反馈机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评价与反馈信息可以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为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实验提供数据参考,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方法普适性强,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本项目已在本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实训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该系统同时面向上海的中小学开放,已有大批中小学美术课程采用平台内容,对于基础美术教学的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该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把推广到各大创意、出版机构,成为设计师辅助设计平台。